【近代史上,章士钊是个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。】
章士钊在官场历练丰富,既当过北洋政府的司法总长和教育总长,也做过国民政府的参政员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还摇身一变,成了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常务委员。
章士钊在学术圈里有不少称呼,他曾在北京大学当过老师,负责过北大的图书馆,也做过北京农业大学的领头人,还担任过上海法学院的掌门人和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大当家等等。
不过,提到章士钊,最让人感慨的还是他和毛主席的那段交情。
1918年8月,毛泽东为了张罗湖南学子赴法国的事儿,特地跑到北京,还借住在了他非常敬重的老师杨昌济家里。
章士钊和杨昌济关系很好,他经常去杨家玩。有次杨昌济就把毛泽东引荐给了章士钊。两人一聊,章士钊直夸毛泽东年轻有为,能力很强。
后来,杨昌济把毛泽东的一篇文章手抄了一份给章士钊看,还在旁边备注说:“他虽然向往避世隐居,回到过去,但心里其实是想培育出能撑起一片天的优秀人才。”
章士钊看了看,欣慰地点点头,说道:“像润之这样热情洋溢的年轻人,将来必定会成长为国家的顶梁柱,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!”
杨昌济觉得毛泽东很不错,心里盘算着要把女儿杨开慧介绍给他,但又有点犹豫不决,于是就跟章士钊聊起了这事儿。章士钊一听,立马就激动了:“润之这人,长得一表人才,气质更是出众,这样的女婿,简直是千载难逢,你可千万别错过了这个好机会啊!”
毛泽东在筹划送湖南学子去法国深造时遇到了麻烦,说白了,就是钱不够用了。没办法,他和蔡和森只得跑到上海,揣着杨昌济老师的一封信,找章士钊求助,看看能不能想个法子解决。
杨昌济在信中认真地说:“我得实话告诉你,这两个孩子真是难得的天才,以后肯定会有大出息。你要是真想为国家出力,那就得先好好培养他们俩。”
章士钊看完信,站起身来说:“为了咱国家,为了哥们儿,这事儿我必须得管!”
章士钊是当时很有名气的人,认识的人多面广。没多久,他就在上海商界组织了一次捐款,顺利集到了两万银元,然后把这些钱都给了毛泽东。
这件事让毛主席心里特别感动,所以新中国成立后,他每年都会给章士钊寄去两千块钱,一连给了十一年。
1945年8月,毛主席鼓起勇气,亲自前往重庆找蒋介石谈事情。到了机场,民主人士章士钊也来迎接。乔冠华正打算给他们介绍,毛主席却笑着快步走到章士钊身边,紧紧握住他的手,亲切地说:“行老啊,你近来可好!”
章士钊紧紧握着毛主席的手,感慨地说:“润之,咱俩都25年没见啦!”
然后,章士钊到毛主席那儿串门,开口就问:“润之,你最近咋看起来瘦了这么多,是不是工作太累导致的啊?”
毛主席幽默地说:“按我们湖南的老说法,我这人命硬。在湖南时,吃得香喝得美,却老是生病。可被蒋委员长赶到山上,成了‘山寨头子’,病竟然少了很多。”两人都开怀大笑。
签完“双十协定”后,毛主席因为还有些事务没忙完,就没急着离开重庆。章士钊心里挺焦急,他避开蒋介石派的耳目,悄悄跑到毛主席的住处,然后在手掌心写了个“走”字,轻声对毛主席讲:“三十六计,走为上策。”
毛主席对章士钊的关心很是感谢,但他还是笑着回答:“我心里明白蒋介石那点小九九,就算谈判成了,他最后还是会变卦的。所以啊,我希望行老您能联合老朋友,一起拦住那些反动派,别让他们搅起内战来!”
之后,毛主席跟周恩来和王若飞聊起了这件事,笑着说:“章行严先生,那真是个够义气的老兄!”
1949年,淮海战役结束后,蒋介石就没法继续掌权了,这时李宗仁站出来,代理了总统的职位。他组织了个“上海和平使者团”去北京,团里有好几个像章士钊这样有名望的人,他们是去北京讨论怎么和平谈判的。
毛主席对那个代表团很看重,特别是对章士钊先生,还特意抽空单独会见了他。毛主席说:“咱们都盼着能和平建国,办法有两个:一个是像攻下天津那样硬碰硬,另一个就像北平那样,大家坐下来好好商量,和平解决。咱们当然更愿意选第二个办法,但这得蒋介石心里真有国家和人民才行。咱们也希望李宗仁能学学傅作义将军,别再打仗了,回头是岸。”
章士钊出发前,毛主席专门写了封信,拜托他带给李宗仁。
在回程的航班上,章士钊深情地对劭力子说:“我这辈子也算到处跑过了,见过不少大场面,大人物也见过一大堆,但要说我从心底里佩服的,那还是得数毛润之。”
没过多久,章士钊再次北上,毛主席又见了他,开门见山地说:“我们想和南京那边继续谈,但他们想对我们的八条原则底线砍价,这我们可不能妥协。”
毛主席问章士钊:“李宗仁派你来,你猜他心里打的啥算盘?”章士钊摸了摸头,表示不知道。毛主席哈哈一笑:“他啊,就是想拦住解放军,不让咱们过江,就盼着长江水位往上涨呢。但咱们可不含糊,谈判归谈判,解放军渡江这事儿,是板上钉钉了!”
随后,周恩来诚恳地劝说章士钊等人不要离开,希望他们能在新中国发挥作用,为老百姓谋福利。章士钊感慨地说:“我以前跟清朝唱过反调,见过袁世凯,给段祺瑞打过下手,也给蒋介石办过事,像我这样经历过这么多风风雨雨的人,还有机会为老百姓出力吗?”
周恩来乐呵呵地笑了起来,说:“毛主席让我带个信儿,夸行严老可是做了件大善事,是咱们共产党的老朋友,国家的宝贝疙瘩呢!”章士钊一听,心里头热乎乎的,当下就决定留下来不走了。
章士钊有个收养的女儿,名叫章含之,她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教书,并且在1963年开始给毛主席上英语课。
有次讲完课后,毛主席对章含之说:“章老有没有跟你说,我那儿还有样东西没还给他呢?”
章含之说那事不是真的,毛主席感慨地说:“行老或许不记得了,但我心里一直惦记着,每次见到你,这事就浮现在我脑海,这恩情啊,早就该报答了。”
毛主席跟章含之说,让她转告章士钊:“之前借的那两万块钱,我打算从今年过年开始,用我的写书赚的钱,一年还两千,分十年还清。”
章含之到家后,跟章士钊转述了毛主席的话。章士钊听了有点尴尬,他说:“那笔钱是我帮忙张罗的,不是我自己出的。我现在也没那么多闲钱。再说,那钱是为了培养咱们国家的人才用的,不用毛主席还给咱们。”
章含之向毛主席转达了话语后,毛主席乐了,他说:“我想用我的稿费给行老补助点家用,他日子过得挺艰难的。想当年,他可真是帮了共产党的大忙,这两万块钱哪里能报答得了他的恩情呢。我知道他的脾气,直接给钱他肯定不肯要,所以我就换了个说法,说是还债,这样他或许能收下。”
从春节后的大年初二起,毛主席每年都会让人给章家捎去两千块钱,这个做法一直保持了十年,直到1972年,两万元全部还完为止。
但是,毛主席仍然很坚决,他对章含之说:“这笔钱是给行老的生活费用,不能因为十年期限到了就不继续给了。你转告行老,虽然本钱已经还完,但从今年开始得算利息了。这五十年的利息具体是多少,我也不清楚,这样吧,只要行老还在世,我们就一直给他算着利息。”
那时候,91岁的章士钊老先生身体一天不如一天。当他听说毛主席不仅把多年前他资助的钱都还回来了,还打算给他算利息,心里特别感动,眼里都泛起了泪光。
不过,章士钊仅仅领了一年的利息后,便于1973年7月1日离世了,享年92岁。
#百家说史# #6月发文冲刺#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启远网配资-怎么在手机上买股票开户-配资之家主要有配资炒股-配资世界门户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